2025 華航馬拉松|徐國峰|半馬跟練課表|旁聽班(課表與主訓練營同步更新) VIP
創建者:徐國峰

您需要 註冊 或是 登入 才能加入群組

這是 2025 華航馬拉松|品牌訓練營的課表旁聽班,課表跟訓練營同步。2025 年 08 月 11 日開始訓練,前一週為暖身週,正式課表從 08/18 開始。


2025 華航半馬訓練營【旁聽班】跟練課表說明

▎課表時間長度

 總長 9 週:含 1 週暖身週 + 8 週正式課表(08/18 開始)

 課表來源:完整對應 2025 華航馬拉松|品牌訓練營

 目標賽事:2025 年 10 月 11 日華航半馬星光夜跑半程馬拉松。

 

▎課表對象

 不建議完全新手使用

 適合具備跑步基礎體能與力量的中階跑者

 

▎週期與影片配置

 訓練計畫分成兩大訓練週期

 7 支主要跟練影片:每週期搭配專屬熱身、收操、力量訓練各一,再加上至少 1 支主動恢復的重整優化訓練影片(安排於休息日)

 

▎個人化調整機制

 課表會依據跑者個人「跑力」進行訓練強度與距離的調整,請務必:

 設定好 RQ 平台中的最大心率與站姿安靜心率

 以獲得準確的心率區間與配速建議

 

▎訓練量分級設計

部分課表會提供三種份量選擇,依個人狀況挑選適合的版本,課表中的呈現方式如下:

 [1小] 適合訓練量較少者

 [2中] 適合訓練量中等者

 [3大] 建議每週訓練量超過 70 公里者選擇

在選課前要先認同 KFCS 訓練的宗旨:
以「教育」為出發點,著重身心的整合,而非只是單純地「訓練」身體進步。課表的設計是以成績為目標沒錯,但在訓練時的心態上要能夠打從心底喜歡跑步、喜歡訓練,能從跑步與訓練中體會到樂趣者,會比較適合本課表。


課表一:少量課表( [1小] 小猴子課表)

本課表適合對象(符合下列各項描述者,就適合 [1小] 課表):

❶ 開始訓練前的平均週跑量小於 40 公里(或是你只要週跑量大於 40 公里,持續幾週後就會覺得疲累者
❷ 開始訓練前的 RQ 週總訓練量小於 100(或是你只要你的 RQ 週總訓練量大於 100,持續幾週後就會覺得疲累者)
❸ 最近 RQ 的體能指數:4 ~ 10
❹ 之前修過徐國峰教練的課,已經確認是小猴子跑者

註:本課表是為「小猴子」而設計的,若是小猴子,使用這份課表的進步機率較高,但如果是中/大猴子的話,第一次使用也有可能進步,但機率相對較低。關於大中小猴子的概念,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,若是 RQ 的長期使用者也可以從這兩篇文章中去認識自己〈到底該加量到多少才夠?〉〈訓練量應個人化:大猴子 vs 小猴子〉)。也就是說,課表一的訓練量不會太大,如果你平常的訓練量就比較大(週跑量大於 50 公里),此課表進步的效益會比較小。

 

課表二:中量課表( [2中] 中猴子課表)

本課表適合對象(符合下列各項描述者,就適合 [2中] 課表):

❶ 開始訓練前的平均週跑量介於 40 ~ 70 公里,長期在這個跑量間訓練覺得很舒服
❷ 開始訓練前的 RQ 週總訓練量介於 80 ~ 150,長期在這個訓練量間訓練覺得很舒服
❸ 最近 RQ 的體能指數:10 ~ 15
❹ 之前修過徐國峰教練的課,已經確認是中猴子跑者

上述四點有一點成立之後,還需滿足一個條件,這個條件無法量化,比較主觀,但也最為關鍵,那就是:「當你的跑量小於上述 ❶❷❸ 時,你打從心底想要多跑一點!」如果不確定是否可以直接選中量課表,可以先保守地選擇課表一,你在練完第一週正式課表後(包括熱身和主課表和收操和力量課表全部都練得完)覺得很舒服,完全沒有不適感出來,而且你「覺得練不夠」、「很想多練」→只要你前幾週練完後有這種想法,那你就可以開始改練課表二。

註:本課表是為「中猴子」而設計的,關於大中小猴子的概念,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,若是 RQ 的長期使用者也可以從這兩篇文章中去認識自己〈到底該加量到多少才夠?〉〈訓練量應個人化:大猴子 vs 小猴子〉)。也就是說,課表一跟課表二的主要差別不在成績,而在訓練量的大小。 課表二的總訓練量會比課表一多 60 ~ 70 %左右。如果你平常的訓練量就比較大(週跑量大於 50 公里),訓練起來很舒服,也喜歡跑多一點,那課表二就會比較適合你。

 

課表三:跑量最大的課表( [3大] 大猴子課表)

本課表適合對象(符合下列各項描述者,就適合 [3大] 課表):

❶ 長期以來週跑量大於 70 公里都沒有任何不適
❷ 長期以來 RQ 週總訓練量大於 150
❸ 在正式訓練前的 RQ 體能指數大於 15
❹ 之前修過徐國峰教練的課,已經確認是大猴子跑者

如果你平常的訓練量就很大(所謂的「大」的定義,參考上述 ❶❷❸),而且馬拉松成績長期止步不前,或是 RQ 計算出來的跑力與對應成績在 5 公里跑得到,但半馬以上差距很大,一直跑不到跑力相應的全馬成績,建議直接選擇課表三,這份課表就是為你設計的。
 


 

共同需求:

▹ 開課前身體健康,無傷無病。
▹ 有跑步手錶(有準確的心率與 GPS 數據),能確實記錄跑步狀況,並將數據上傳到 RQ,才能把教練為學員開設的課表進行更加個人化的計算。
▹ 願意完全遵照教練課表指示:包括熱身、收操、力量訓練、課表配速、間歇趟數與長跑時間等要求執行訓練,而且在目標賽事前不隨意參加其他比賽(週期中間指定測驗距離的訓練賽除外)且課表不任意移動(例如:週二跟週四交換,隨意變動休息日等)


 

加入權限與內容

白金會員免費加入,課程內容包括下列各項:

▹ 三份課表(小猴子課表 [1小] 、中猴子課表 [2中] 、大猴子課表 [3大] )

▹ 熱身跟練影片 × 2

▹ 收操跟練影片 × 2

▹ 力量跟練影片 × 3(含主動恢復的重整優化跟練影片)

☆ 若為一般會員,只需少許費用升級為「白金會員」即可使用本課表。

 

注意事項

▹ 本課表,包含線上課表與跟練影片,不含線下實體課程。

▹ 若為心臟病、氣喘等猝死高危險群,請諮詢醫師專業判斷,慎重考慮自身安全,切勿勉強參加。

▹ 運動時請注意自身安全,如有身體不適,切勿勉強,如發生任何意外,須自行負責。


 

【附註】KFCS 課表的主軸與設計大綱

▎KFCS 訓練框架:(心 → 體能 → 力量 → 技術 → 心) → 速度

▹ 心:啟動並呵護「想練」的心

▹ 體能:好比汽車的引擎、供油、散熱系統。訓練的目的是:身體的能量運轉流暢,不會被卡住,前四週訓練重點。

▹ 力量:好比汽車的底盤和車體結構。訓練的目的是:讓身體的結構變穩健。強調力量,每週兩次跟練課表,

▹ 技術:好比駕駛的技巧。訓練的目的是:降低受傷風險,讓動作效率變好。透過每次熱身來養成好的動作習慣。

▹ 心:想上路、想出門的的心、不排拆訓練的心。

 

▎訓練科學:

▹ 量化

▹ 個人化

▹ 週期化

▎本課表特色:

▹ 「強度」的量化與個人化。必須先設定好個人的最大心率和安靜心率。

▹ 「訓練量」的預排監控。「訓練量」不等於「跑量」。在安排課表時已經運用RQ訓練量預算系統來妥善安排「跑量」的大小。

▹ 課表的訓練量大家會很接近,但會依照每個人的跑步能力而有個人化的強度。
 

▎強調熱身:

▹ 活動度是體能、力量、技術與突破成績的基礎,期待透過每次熱身來改善跑者的「最底層」能力。
 

▎重視力量:

▹ 力量是技術和耐力表現的基礎。

▹ 四個週期會分別拍攝「維持姿勢」、「下肢剛性」、「彈力」與「轉換支撐」這四種力量類別的影片給學員跟練。
 

▎重視檢測:

▹ 大部分的課表,四週會測驗一次,主要是為了讓學員更認識自己(確認自己的跑力曲線是否平衡),也是為了幫助學員透過競賽跑力,使課表中「配速區間」所計算出來的「個人化配速」能更符合跑者當前能力。 

 

▎以身練心:

「以身練心」是 KFCS 的中心思想。我們把訓練看成身/心兩者的優化與整合過程。

身體的訓練是指體能與力量;技術則介於身心之間;心,最為隱晦,但也特別重要,平日若心志不夠堅定或無心訓練者是無法變強的;比賽日若心不夠穩定就無法發揮應有的表現。

因此要先「有心」訓練與比賽,才能把自己的資源整合起來,發揮最佳表現。然而,「有心」並不容易,如何好好照顧運動員的心,讓它能健康的成長茁壯,是 KFCS 訓練中的第一課題,所以「心」擺在第一位。

已加入成員數:3(包含 2 位管理者)

  • 您需要 註冊 或是 登入 才能加入群組
  • 此群組建置於 RQ 平台